银川市民大厅。(资料图片)
全球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
核心提示
银川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同时,借势“首都带首府”等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快人才引进和项目落地。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开工、项目落地提供一揽子“店小二”服务,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添能蓄势。
科技创新加速产业融合
一边是傻大黑粗的传统制造车间,一边是国际领先的3D打印智能“梦工厂”,在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个车间仅一路之隔,却横跨了装备制造的过去和未来。如今,共享集团正着力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3月4日,共享集团党政办公室主任何晓东告诉记者,从以前单一卖产品到如今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卖产品,也卖工厂、卖服务,创新是第一动能。截至目前,共享集团已为全国30余家企业提供了智能制造诊断服务,为中钢邢机、徐工集团、烟台冰轮、格力等10余家企业提供了绿色智能制造(铸造)系统解决方案。
2019年,首个全流程智能工厂集成服务项目——烟台冰轮智能工厂启动运行,成为全球范围内全流程智能化水平最先进的3D打印铸造工厂。这也是共享集团完成的第一个建造智能工厂的订单。“智能工厂只需20多名工人,每班仅7人,工作在空调环境内,无重体力劳动,生产效率是同等规模传统铸造的5倍以上。”何晓东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这样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座。
创新的力量无限,产业融合培育出企业新的增长极。一朵覆盖全国、致力于服务制造行业的“共享工业云”,是共享集团打造的集原材料采购、客户关系维护、企业运营维护、生产管理、远程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吸引6.8万余用户。该公司立足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已在全国建成3个分中心、9个3D打印服务点,服务200多家企业,新业务正“加速成长”。
政策创新打通“奇经八脉”
“首都带首府”跨区域合作机制,开启了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对接北京中关村、银川经开区对接北京经开区、银川丝路经济园对接全国工商联的人才合作新路径。将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植入银川,开拓了当地“向机构借资源、向民间借资本、向市场要服务”的发展新思路。
银川经开区引进的石墨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创新团队,使石墨烯与正极材料的融合技术填补了石墨烯在储能材料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银川中关村双创园引进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华团队,在葡萄酒产业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研究方面全区领先;引进的储芯集成电路产业研发团队成立了研发中心,填补了我区集成电路与存储产业的空白等。在吸引人才借力使力的同时,银川不断加速本土人才的精准培养,先后实施了“人才小高地”建设、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高端经营管理人才、“人才团队进民企”等人才培养工程,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技术强、创新水平高的人才和团队。
自2018年至今,银川市先后出台12项人才政策措施,涵盖了人才引育、人才激励、人才管理、人才服务保障等领域,为高质量发展输送“最强大脑”,提供人才保证。
项目招得来,还要落得下。近年来,银川市聚焦企业准入门槛高、项目审批周期长、不动产登记难、来回跑反复跑等痛点堵点难点,放大“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体制机制优势,开启了“1230审批制度改革新模式”,即实现开办企业平均1日办结,不动产登记平均2日办结,项目立项审查到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内办结,努力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向“群众零跑路”转变。
企业注册登记“零见面”,投资创业“一次办”,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银川市先后与驻银的农行、建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在银行网点设立服务站,推广“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服务新模式,让企业就近选择银行网点注册登记。“银e通”政务服务App,实现了食品生产经营、医师执业注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52项政务服务事项指尖办、490项政务服务事项在线预约,政务服务全面推行掌上办、指尖办。(记者 徐佳敏)